憂鬱症認知行為治療


黃志偉心理師

美國正向心理學大師Martin Seligman曾進行一個研究,他將狗放在一個籠子內,籠子裝有通電裝置,籠子的中間放著一個隔板,當狗在通電的一端感受到電擊時,狗會嘗試跳到另一端避免受到電擊。

可是當兩端都通電時,狗在一開始仍會嘗試跳到另一端,避免受到電擊,但是當發現無論它跳到哪一端都會受到電擊時,它便會慢慢地停止動作,即使將中間的隔板去除,或者是給予酬賞,它仍然沒有動作,這個實驗被稱為「習得的無助」。

在憂鬱症個案身上也常會發現「習得的無助」的痕跡,當一個人不斷遭受挫折,他可能會將挫折的結果類化到許多情境,並且認為狀況不會有任何改善,個案的情緒也持續保持低落,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,就像實驗中的狗一般,對未來不再抱有期待。

當個案接受認知行為治療,很多時刻就是在處理個案所學習到錯誤的觀念或想法,當個案可以不再固著於這些謬誤之中,個案可以擁有比較高的動機去嘗試、去改變,事情的結果就有比較高的可能性出現轉機,個案的情緒得以改善。

所以在認知行為治療除了與個案討論相關想法的前因後果,試圖找出扭曲的核心信念為何,過程中也會指派個案完成家庭作業,包括對於事件、想法、情緒、行為以及後續的結果,然後在治療室中與專業的心理師進行討論與澄清,讓個案對事件有新的看法,引發一連串不一樣的情緒感受與行為反應,並且建構出不一樣的結局。